要作研究必定要經歷寫文獻探討的階段,因為作研究的目的是增進我們對某一個主題的了解。為此,研究者應當要回顧我們已作的,並了解現存研究的優劣。所以文獻探討並不只是消極地羅列前人的研究,而是有批判性地綜合並整理已知的知識。
依我自己寫作和看別人文章的經驗,寫文獻探討有三種方法。
方法一:作者為中心的文獻探討
作者為中心的文獻探討通常是剛開始寫文獻探討的人所會採用的方式,這種方式的作法是有兩種,一種是:
Concept X:author A, author B
Concept Y:author A, author C
另一種是:
author A:concept X, concept Y
author B:concept X, concept W
但是這兩種以作者為中心的文獻探討並未整合文獻,所以這種寫法我的老闆的戲稱為:graduate student style 或是 laundry list,所以這種寫法可以很快讓你有一堆東西,但這並不是一篇好的文獻探討。
方法二:概念為中心的文獻探討
如果第一種方法不好,那要如何改進呢?由於文獻探討的核心不是你羅列的這些作者,而是這些作者所提出的概念與作出的發現,所以在作文獻探討時應該是以這些概念為核心。Webster & Watson (2002) 所列出的 concept matrix 如下:
這種寫法乍看之下與前種方法的第一種有點像,都是先說 concept,然後再說 article 或是 author,不過加上一點小小的改變就會不同了。文獻探討的目的是綜述文獻,告訴讀者發現了什麼,你從這些文章中看出了什麼。
如果是方法一的寫法,會說:
認知主義在教學的應用 作者 A 作了研究,發現xxx。作者B作了另一個研究,也發現同樣的道理。
如果採用方法二的寫法,會說:
認知主義在教學的應用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都作了認知主義在語言教學的應用,大部分的結果都是正面的 (e.g., xxx, 1992; yyy, 1995; zzz, 2007)。
之後綜述一些這些研究的內容,接著再說反面的。除此以外,在最後應該要指出先前研究的不足,這方面就是你這篇研究的賣點。
方法三:概念+分析為中心的文獻探討
方法二與方法三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在文獻探討時,你會發現除了以 concept 為主以外,還有其它的因素會影響該 concept 方面的研究,所以在 Webster & Watson (2002) 的文章指出了 concept matrix augmented with units of analysis,讓你根據不同的分析單位,來看各篇文章的研究結果。
如果大家有其它寫文獻探討的好方法,也歡迎交流一下。
參考文獻
Webster, J., & Watson, R. T. (2002). Analyzing the past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Editorial]. MIS Quarterly, 26, xiii-xxiii.
謝謝你的分享,近期正在思考如何整理文獻,想要把自己專業的領域分析得更加深入與完整。看到你的分享,讓我更有想法了,謝謝!
回覆刪除若是我有因此激發出不同的文獻探討方式,再與你分享。
您好! 感謝您的整理
回覆刪除對於方法三有點疑問提出
若不麻煩請您不吝回答
所謂概念+分析的方法
是否是針對文章得出概念所採取的分析
因此結論會是A概念有X,Y兩種得法?
@Sisley Liu,
回覆刪除我想說的意思是:看待一個研究問題,可能A用了x,y,z方式,B用了v,w,x方式,你就可以依作者再依照研究方式來寫文獻探討。
因為對某些學科/研究問題來說,分析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會影響結果。